產官學齊努力,共創碳匯新天地

因應氣候環境變遷,全球陸續提出「2050 淨零排放」宣示與行動,於 110 年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宣示,2050 淨零轉型也是臺灣未來目標。農業部因而訂定「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四大主軸目標,其中「增匯」訂定「增加森林面積」策略,提出「辦理國、公、私有土地新植造林工作,以提升森林覆蓋面積與碳匯量」。為推動前述目標,本署與中興大學共同推動碳匯,擇定臺東縣池上鄉約72公頃的國有地,作為造林減碳示範地。

閒置已久的臺東縣池上鄉土地,原規劃作為臺鐵局「鐵路機廠遷建計畫-池上機廠新建工程」使用,嗣該計畫經行政院91年核准停辦,但計畫更動,致荒廢已久,且因土質較差、難以種植農作只能低度利用,雖曾有業者洽詢能否設置太陽光電板,但考量當地整體發展是以農業為主,因此最終選列為碳匯示範場域,將在土壤改良後新植造林。經本署與中興大學簽訂改良利用契約,現已完成招商,由森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得標,未來供企業造林進行自願減量抵換,透過公私協力進行產官學合作,達到減碳並提高平地森林覆蓋比例並達成自然碳匯量目標,亦提高整體生態環境價值。

透過公私協力進行產官學合作,中興大學可協助本署管理土地,藉由專業技術協助計算不同樹種吸碳能力,追蹤後續林木生長情況等,是開創國內新植造林作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國有土地活化模式,新植造林之樹種依適地適種原則以原生樹種為主,預估總租期 60 年期間,臺東縣池上鄉土地可增加約 5 萬 7 千噸碳匯量,產生之碳匯量得標廠商可依規定向環境部申請取得溫室氣體減量額度,取得之額度應保留 10% 予本署供中央政府機關或國營事業機構等使用,以達國家淨零減碳及永續發展為目標。期望藉由本次引進碳匯產業達到拋磚引玉效果,建立執行模式後未來推廣至地方公有土地或私有土地,以提升我國森林覆蓋面積及碳匯量,與世界同步邁向淨零。

Share This Post: